全国各地喜气洋洋迎接国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庆将至,全国各地喜气洋洋,节日氛围渐浓,人们用多种方式祝福祖国。 在...
为自己找个可托付的放心人
“我最怕的,就是糊涂了之后没人照顾。”对于老人来说,当自己不能自理,甚至糊涂了之后的生活如何度过,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而意定监护,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老人都可以将晚年托付给他人,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
“您好……”位于珠市口东大街的首善为老服务中心,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轻轻推开了门,却迟迟不敢进来。眼看老人有诉求,中心的调解员赵萌赶忙引导老人到咨询台前坐下,给老人倒上了一杯温水。
“别着急,您慢慢说。”在赵萌的安抚下,老人似乎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遭遇倾诉了出来。老人姓吴,今年已经83岁,对遗嘱没什么概念的他,前些年将自己名下的两套房产分别过户给了两个儿子。得到房子之后,两个儿子对自己的态度却天差地别。大儿子依然孝顺,平时也跟父亲一起住,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可小儿子却像变了一个人,几乎没有再来看望过父亲,偶尔打来电话,甚至还会出言不逊。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把我的晚年托付给老大……”老人担心将来自己糊涂了,在如何照护这件事上,小儿子从中作梗,大儿子因此做不了主。说到这里,老人忍不住哽咽起来。
像这样的场景,赵萌经常都会见到。她深知,每一个来中心的老人,说出自己的故事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有时,老人会“唠叨”两三个小时,但赵萌依然会耐心地倾听,并不时给予老人鼓励。从吴老的讲述中,赵萌判断出,“意定监护”非常适合老人当下的情况。它指的是成年人在自己意识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指定对方做自己失能之后的监护人。意定监护的效力优于法定监护,大儿子可以负责父亲失能之后的就医疗养、财产管理等事宜,小儿子无权干涉。
听到自己的诉求能够解决,老人不禁激动起来,紧紧握住赵萌的手表示感谢。几天之后,老人和大儿子一同来到了中心。这次,老人的状态明显“阳光”了许多,在公证员的见证之下,成功跟大儿子一起签署了意定监护协议,自己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保障。
意定监护人不一定是亲属
“对于自己的财产如何分配,有些老人会想到立遗嘱。但遗嘱管的是‘身后事’,如果老人想把晚年生活也管起来,就需要意定监护来帮忙。”首善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曾庆杰,曾为多名老人办理过意定监护。有的老人没有子女,有的子女不在身边,还有的甚至和子女已经不相往来。他们在了解意定监护之前,自己的生活总是伴随着孤独。
“咱说的严重点,万一您哪天要去医院做个手术,谁能来给您签字呢?”面对这个问题,老人们往往只能摇摇头,用沉默回应。
在寻找意定监护人的时候,老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亲戚,但如果亲戚之间也往来较少怎么办?其实,意定监护人并不一定要和老人有血缘关系。只要是老人信得过、能够托付的人,对方也愿意,就可以担任意定监护人。
“之前,我们给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妻办了意定监护,他们就选了家里的保姆当意定监护人。”保姆小孙已经照顾老两口十多年了。平时,老大爷的生活还能够自理,意识也较为清醒。老太太因为身体患病,只能卧床,小孙每天都要给老人翻身、擦拭、清理排泄物,十分辛苦。
多年的照顾,老两口早已把小孙当成了女儿。小孙在老家也有一个患病的母亲。当母亲病情严重,小孙不得不回家几天时,为了不耽误对老两口的照顾,小孙甚至会让在北京上学的女儿来老人家里帮忙。而小孙的女儿,也被老人当作亲孙女看待。
长期的生活和细致的照料,让老两口最终下定了决心。除了选择小孙当意定监护人,老人还和小孙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自己的晚年生活由小孙照顾,等到去世之后,名下的财产都会归小孙所有。
人选有问题提前发现劝阻
意定监护意味着将晚年托付给他人,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十分重要。有时,老人也会被小恩小惠所蒙蔽,差点犯下大错。
曾庆杰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位老人找上门,点名就说想办意定监护。一般很少有老人会清楚地了解意定监护这一概念,这也让曾庆杰警惕了起来。
和老人一同前来的是一个姓刘的中年人,是从外地来北京的,开了一家诊所,平时经常会给附近老人瞧病。因为服务态度好,老人逐渐和刘医生熟络了起来。老人没有子女,听说刘医生还在租房住,就把他请到了家里来。
长期以来保持的良好医患关系,让老人对刘医生产生了一些依赖。但这种依赖是否能发展到托付终生的关系呢?在后续与老人的单独交流中,曾庆杰了解到,刘医生不止一次向老人提出“以后我给你养老”这样的请求,似乎十分迫切。
出于职业经验,曾庆杰对于刘医生的目的已经产生了怀疑。果然,刘医生在承诺担任老人的意定监护人之时,还“顺嘴”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卖掉老人现有的房子,在郊区买一个面积更大的,供自己和老人一起居住。如果新房要贴钱,刘医生表示可以掏一部分,但房子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看到其中隐含的巨大风险,曾庆杰赶忙叫停了意定监护的办理,并告知老人,如果一定要让刘医生当意定监护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卖房,而且要签订附加的遗赠抚养协议,约定好医生对老人的照护职责。与此同时,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后续也会对意定监护人是否履行协议开展监管,发现意定监护人有提前将财产据为己有的意图,中心会代老人进行起诉。
一听到“监管”两字,刘医生知道自己碰到了“硬茬儿”,思考一番之后,竟然找了个理由,不愿意再担任老人的意定监护人了。老人这时才回过神,知道自己差点受了骗。
“这件事情,说明了第三方监管的必要性。”曾庆杰表示,老人失能之后,基本失去了制约意定监护人的手段。此时更需要有专人来监督意定监护人是否履行了照护职责。为此,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去已经办理意定监护的老人家中探访,而且不会提前打招呼,为的是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我们上门时还要带好录音录像设备,如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收集证据。”目前,包括保姆小孙在内,中心监管的意定监护人都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照护职责,“那些有问题的,一般在办理之前就被我们劝阻回去了。”
市面缺机构代管老人晚年
在中心接待的老人中,有些人即使找遍身边的关系,也找不到一个愿意照顾自己晚年的意定监护人。在《民法典》中规定,除了个人以外,社会组织也可以担任意定监护人。但目前,北京并没有这样专门从事意定监护的社会组织存在。
“有的老人会说去找养老院当监护人,但据我们了解,一般的养老院只愿意提供服务,不愿意承担监护的责任。”还有老人表示,有的养老院愿意担当监护人,但要求老人卖掉自己的房产,并且签协议将遗产赠予养老院,这是老人无法接受的。
“如果政府能够成立一个机构,专门做意定监护的业务,将会解决很多老人的问题。”对于机构的运转,曾庆杰建议,一方面可以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一方面也可以用支付报酬的形式。老人在失能之后,每月向机构付一定金额的监护费,由机构来负责老人的生活照料。“这种照料不一定由机构自己来做,也可以是机构为老人挑选合适的保姆或护工,或者是帮老人选一个养老院。有的养老院因为怕麻烦,都不愿意收没有监护人的老人。如果有机构能担任监护人,养老院的顾虑也会少一些。”本报记者 莫凡 制图 宋溪
【编辑:刘阳禾】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