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车险|手把手教你买车险
车险是人保财险的一项重要业务,涵盖了多种的专属服务。人保车险包括交强险和商业险,商业险中涵盖了很多险类,可以满足车主们不...
“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6月27日,央行行长易纲的最新表态,透露了中国货币政策方向。
就在4天前,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刚刚就货币政策发声。他称,人民银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这也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首次回应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质疑。
下半年,降准、降息还有多大空间?增量工具将有哪些上新?站在年中关键时点,2022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如何实施牵动市场神经。
总量与结构性工具轮番上阵效果几何?
回顾2022年上半年,面对持续演变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逐步加大,总量与结构性工具轮番上阵,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上半年,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4月,金融机构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再多降0.25个百分点;上缴8000亿元结存利润,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
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1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和5个基点;5月,1年期LPR按兵不动,5年期以上LPR再度下行15个基点。
除此,央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新增了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门支持煤炭的开发利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出台了23条政策举措,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呈现数量+价格、总量+结构的特征。”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稳增长目标强化,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更大。
展望中国经济下半年,市场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趋势未变,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经济将强劲反弹。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与CFA协会近日联合举行的线上闭门会议中,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即使在外部冲击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依然较小,甚至具备发达经济体的汇率特征。此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备广泛的经济联系,供应链、产业链之间的联系难以动摇。他表示,当下中国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信心,如果疫情尽早企稳,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将极大提振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经济也将较快地大幅度反弹。
美联储原副主席Don Koh认为,疫情一旦受控,随着供给与需求被同时释放,中国经济一定会迅速反弹。但此时应特别注意对刺激性货币政策在节奏与程度上的把握,避免扩张过度。
结构性工具是否会新增?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结构性工具的持续落地,市场担忧与争议也随之而来,即结构性工具过多使用是否会弱化总量工具。
对此,陈雨露6月23日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也就是说,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
“宽信用目标下,以再贷款为主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既有优惠利率也有定向额度支持的量价特征,且能形成基础货币投放,在2020年疫情后经济修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明称。
4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近期国常会及央行多场重要会议均提出多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举措,提出增加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等。
谈及增量政策工具的储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下半年结构性工具有新设或新增额度的可能性。
在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看来,从历史经验看,增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谋划常常会超越市场的固有认知。“货币政策并非只有降准和降息。比如,2014年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2015年设立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020年推出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明明表示,综合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各类专项再贷款,今年有接近1.3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可供使用。此外,后续结构性工具仍有新设以及新增额度的可能性。
“后续增量工具重点关注新增再贷款,也可能强化服务业贷款增量政策。”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今年央行将继续采取与2020年初疫情后相似的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增加再贷款额度促进信贷投放、缓解疫情冲击、保市场主体,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
总量型宽松工具能否再现?
上半年,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多箭齐发”,下半年降准、降息空间还有多大,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
易纲最新发声称,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下半年,我国宜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内外兼顾”的货币政策操作,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通过总量政策重点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通过结构性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温彬认为,目前来看,降准和降息对于“稳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未来仍具有一定空间,可结合经济复苏情况和实体经济所需合理施策。降准可以释放长期资金,不仅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且使银行拥有充足的资金配置专项债券来配合财政政策发力。未来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释放LPR改革潜力,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2022年下半年总量宽松工具如降准、降息较难再现。
“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李超认为,货币政策下一阶段首先仍是推动信贷和社融增长。对于信贷,预计全年新增信贷规模22万亿元(增速11.4%);坚持“四箭齐发”宽信用,四个领域信贷有望放量: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