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局与秘鲁共和国港务和海岸警卫队总局举行首次高级别会晤
2024年9月12日,中国海警局与秘鲁港务和海岸警卫队总局在北京举行中秘海警第一次高级别会晤,会晤由中国海警局局长郁...
中新经纬2月23日电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俨然成为金融科技行业热词。近日,奇富科技(原360数科)披露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报告显示,奇富科技启动“用户服务年”计划,持续推进消保治理机制建设,并升级用户服务体验和质效,重点关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建设。这是继蚂蚁集团、乐信后,又一家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在消保工作中披露隐私和数据防护成效。
防范用户隐私泄露 需多方合力
随着网络安全法施行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数据安全法出台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行业人士认为,解决用户隐私泄露问题,除了法律监管,还需要企业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用户自我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各方配合,共同完成。
如今,金融科技公司对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不久前,蚂蚁集团和乐信相继披露平台治理措施:在安全及隐私保护上,蚂蚁集团首批通过“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能力”认证,出台合作伙伴安全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在保护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方面,乐信2022年升级九项核心技术,完善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防护与治理体系,发布了业内首个《合作商及人员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将数据在内外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奇富科技则强化数据安全建设顶层设计,成立数据安全委员会,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并从外部引入全方位的数据安全治理能力评估,以及收获来自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数据安全能力认证。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和数据安全保护、强化信息披露同样至关重要。金融科技企业不仅要扮演好用户隐私守门人角色,提升用户的金融素养和信息保护能力也十分必要。以奇富科技为例,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输出差异化的内容,防范信息泄露、防范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老年人理财等话题覆盖了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客群,科普最新的消保知识及反诈建议,累计覆盖超过5000万人群。
企业强化用户隐私保护 需多环节治理
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科技逐步渗入到金融业务的各个领域,并自上而下地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金融科技变革带来的金融产品创新、技术边界延申、个人信息采集对传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带来新的挑战。
金融科技在服务过程中采集用户信息,包括身份信息、金融数据、行为偏好等,这些数据如被出售或非法获取,将会导致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引发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
针对此,各家金融科技公司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从制度、技术,以及业务各环节强化隐私和数据保护。譬如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保护体系,明确安全能力标准,加强合作伙伴数据安全管理,运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流通的“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以及在信息采集和使用中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落实消费者信息收集知情同意原则,严格按照最少、必要的原则采集消费者信息。
如蚂蚁集团“用户保护中心”为4亿人次提供服务,上线首页可管理、红点可关闭等功能。奇富科技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清单,展示个人信息收集说明和共享清单;优化隐私政策及协议调用方式,提供完整版手机端下载功能;新增用户自主开启/关闭弹窗、短信、电话营销服务。
针对觊觎个人隐私信息的电信诈骗黑产团伙,金融科技企业也不断提升科技反诈能力,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追踪、拦截诈骗链条,保护用户财产安全。据公开数据,2022年,乐信进行反诈安全提醒超过7000万次,平台网络欺诈拦截自动化率提升30%。蚂蚁集团反诈AI叫醒服务4.3万人次。奇富科技累计拦截劝阻潜在被骗者26802人,保护用户避免损失3.33亿元。
金融科技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推动数据安全治理和隐私保护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履责新路径,也成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治理工作。当前,如何在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治理环节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安全水平,是金融科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应有之举和思考方向,也需社会各界合力参与,共同构建金融科技安全生态圈。(中新经纬APP)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