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地信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正元地信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是地理信息数据和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以及水环境治理服务运营商。围绕园区建设、地下空间智慧化、新农村建设、城市群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等领域,以时空地理信息作为跨行跨领域各类数据的“集成底板”,天然具备对各类数据进行融合贯通的优势,以图层形式进行叠加融合,从而实现对各领域运行情况的精细感知和时空知识推理。鉴于地理信息在数字中国、新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中的“底座性”作用,在服务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2022年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7,524亿元,同比增幅达9.2%,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1.5%,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7.5%。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增速逐渐趋稳。我国地理信息正面临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化多业共生、融合发展的模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理信息产业在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理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发展,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促进信息化创新成果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生活需求;要有效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基层治理提供精准、智能、高效的管理和决策支撑,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保护和智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数据的汇聚和挖掘,有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空间监测、网络举报等信息技术监测和民众监督手段,持续提升空间规划、环境监测和决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规划》首次系统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各方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数字中国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规划》明确提出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这一要求使得数字中国建设成为继GDP和生态文明建设之后又一大政府工作重心,在这个背景之下,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化基础的深度应用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方向,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不仅保持高速增长,而且作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及相关技术是数字经济、新型基础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各领域的重要支撑。整体上,该产业细分领域广泛,市场参与者众多,总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该产业与公共服务领域、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的融合度较高,协同发展效应显著。

  随着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亦迅速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为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顺应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得到缓解,智慧管网、智慧市政、智慧园区等相关应用,解决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带来的城市安全、城市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城市建设的深入产生更多的智慧化应用场景需求,业务增长空间较大。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家首批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拥有覆盖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获取、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的多项高等级资质;主要业务为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地理信息相关服务;现有从业人员2400余人和多项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技术。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是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首批战略合作伙伴。2016年至2023年,连续八年荣获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公司拥有4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拥有114项专利和851项软件著作权,公司主持制定行业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14项。其中以自有核心技术打造的正元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要求,作为智慧城市核心基础平台,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多地得到应用,2020年3月成功入选工业与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正元地信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近年来,公司获得“十二五”中国智慧管网领军企业、“十三五”化工园区优秀服务商、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2021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中国卫星(600118)导航定位协会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2022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奖、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最具潜力奖、中国测绘学会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中国测绘学会仪器装备专业委员会数字孪生化工园区-优秀产品创新奖、卓越贡献奖、宿州市智慧管网项目-优秀应用案例奖等荣誉。公司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石油石化安全与应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等,积极参与相关技术和产业研究。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公司抓住数字化发展大潮赋予的历史新机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形成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核心业务,在城市安全、城市韧性、城市治理领域的“数智化”赛道上持续发力,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城市安全领域

  近年来,城市安全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湖北十堰的“6・13”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的“7・20”特大暴雨灾害,宁夏银川的“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以及北京的“7・29”特大暴雨灾害,这些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导致城市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为筑牢城市安全底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该工程将利用各类智能感知设备等数字化手段,旨在及早发现和管控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这一举措,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维护。同时,这也将夯实城市运行的安全底座,使城市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宜居的环境。2021年应急管理部在全国范围内的18个城市开展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试点建设。重点关注城市生命线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以及自然灾害等领域。借助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这一举措,城市将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确保居民的安全和福祉。

  在城市生命线安全领域,公司深耕二十余载,荣获“十二五”智慧管网领军企业称号,开创了中国管线探测、检测、修复治理、智能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行业先河,自主创新研发了工程治理+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体系,研发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燃气泄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供水爆管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防汛预警指挥决策系统、桥梁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综合管廊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并于2023年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从源头解决地下管线底数不清、位置不明、病害不掌握、隐患除不尽等城市安全管理的痛点堵点。统筹建立地上地下全方位、立体化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切实预防城市道路塌陷、挖断管线、爆炸燃烧、跑冒滴漏、城市看海等重大安全事故,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在安全生产领域,公司针对危化品安全、矿山安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已经形成数字孪生智慧化工园区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园区重大危险源监管、封闭化管理、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安全生产智能化管控等研发形成了成熟的软件产品,已在全国十多个化工园区落地应用。在矿山智能化领域,目前已拥有矿山数据采集系统、地质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地下采矿三维动态监管系统、矿山三维动态监管系统、露天矿山采掘视频远程监管系统等成熟产品。正在研发矿山安全监管与预警系统、智慧矿山数字孪生平台等产品,预计今年正式投入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矿山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然灾害防御领域,公司聚焦城市洪涝和地震灾害防灾减灾,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时空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研发城市防汛内涝预警平台和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事业现代化。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求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公司作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社会责任感,在山东、安徽、浙江、吉林、福建等多地实施城市防汛预警监测平台建设,通过防汛大数据分析平台,持续动态收集分析历史降雨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各类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强化临灾预警、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实现对城市内涝精细化、精准化的时间和空间预测预警,整体提升地方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公司研发的流域防洪预警决策系统,更加突出以数字科技支撑流域洪水科学预测预警,充分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中低空航空遥感、时空智能分析、三维仿真、水动力模型、淤积测算模型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实时雨情、水情的预报预警,并通过防涝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河道洪水分析、淹没影响分析、灾害损失分析等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并结合三维时空数字底座,进行过程仿真模拟演示,为灾情预判及应急救援提供辅助分析能力,大大提升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在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方面,公司更加注重时空大数据、CIM+BIM、物联网感知、数字孪生、三维模拟仿真推演等数字技术与地震防灾业务的深度融合,研发了智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发挥时空地理数据整合优势,融合地上三维模型、地质三维模型、地下设施模型、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物联网数据、地震专题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实现多维多层级场景融合,建立底数清、更新快、易共享的城市地上、地下防震减灾全息数据“数字底座”。发挥二三维GIS时空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可视化技术优势,研发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系统,为城市防震减灾政策制定、重大工程规划选址、抗震设防管理、应急准备和备灾方案制定、灾后救助和恢复加固重建提供依据。研发了地震快速评估与应急救援系统,基于地震三要素、建筑、人口等信息进行快速评估,并展示评估结果,同时提供灾情专题图制作与地质灾害评价,并将结果分阶段进行信息上报。面向震情,提供指挥调度与研判分析,提升震前应急模拟分析、震后灾情快速获取与研判能力,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支撑。研发了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系统,对应急任务进行梳理和评估,从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救援。通过对应急救援能力、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物资储备等因素的现状、差距和补短板建议进行分析梳理,提升应急准备能力。公司研发了地震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按照不同权限等级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准确的地震公共服务,为提高社会的震害防御意识、减灾科普知识和应用技术提供信息支撑服务。

  (2)城市治理领域

  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城市运管服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立足“海陆空地”四位一体的地上地下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优势,快速构建城市级CIM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地址库、建筑物、基础设施、城市倾斜摄影模型、BIM、地下管线管廊和地下空间模型等多种类、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建立城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公司研发的城市级CIM基础平台,作为城市统一的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可用于支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商业、人口管理、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不断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公司坚持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紧紧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三大核心,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凭借公司的科技创新优势,研发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城市治理领域的核心应用,并成功应用于衢州、东营、宿州、亳州等地,构建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模式,加速推进城市管理智治体系建设,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公司坚持城市排水“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治理理念,采取源头、过程、末端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思路,落实源头污染控制、管网效能提升、污水处理经济高效、河湖水体容量恢复等关键节点,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针对源头排污溯源,研发排水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雨污管网关键节点、排水接入点、河道排污口处的水质监测大数据,掌握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情况,结合排水管网污染物溯源诊断模型,建立污染物特征因子分区诊断算法,实现对管网水质监测、预警、水质问题精准快速定位。针对排水管网普遍存在破损、塌陷、淤堵和外水进入等各类功能性和结构性缺陷隐患,采用排水管网非开挖或少开挖管网修复治理技术,快速实现管网原位修复,恢复排水功能。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公司构建了水环境多业务协同治理平台,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自动站等技术手段,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了工程区域负荷污染计算技术、分散式污水截留与处理技术、河湖底泥处置综合技术、原位水体快速透析工艺技术、新型复合式水质提升工艺技术、城市河网滞流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突发水事件预警可视化平台等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河湖水系河网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及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公司坚持水岸同治的“厂-网-河”水环境一体化治理思路,已经成功在安徽、重庆、黑龙江、山东等多个地区落地实践,助力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公司当前的战略布局、主营业务与上述新兴产业联系密切,正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技术方案,公司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基于地理空间时空信息和地下管网运维保障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分为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运维和智慧城市三个板块。创新利用“陆海空地”四位一体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孪生底座建设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和地图产品,服务于政府、企业和行业的时空地理信息需求;基于自主研发的正元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集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管网、市政、城管、园区、生态水环境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建设运营等专项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地理信息+”、“物联网+”、“时空智能+”赋能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绿色生态环保等专项应用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

  2.主要产品或服务

  (1)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等持续深化研发,提升公司基础平台层能力。集成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拓城市水生态、数字孪生水利、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业务方向的产品研发,持续完善公司“1+1+N”架构的智慧城市产品体系,为公司的城市环境、智慧水利、城市安全等专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运营服务。

  持续深化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市政水利三大业务板块核心产品研发,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地下市政设施、城市生命线安全、智慧化工园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产品体系,快速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其中基础平台包括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和融合集成数字平台等;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向包括数字管网管理系统、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病害检测与健康评估系统等;城市安全方向包括城市安全数字孪生一张图系统、城市地下管线风险评估系统、排水设施管理与健康诊断系统、燃气管网安全在线监管系统、智慧井盖智能监控装置与监控预警管理系统、供水设施动态监管系统、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等;数字孪生水利方向包括正元黑臭水体综合监管平台应用软件、污水提质增效动态监管系统和流域防洪应急指挥系统、城市防汛内涝管理系统等。城市治理方向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决策建议系统、数据汇聚与数据治理系统、城市多发违法形态监管系统和数字执法智慧系统等;智慧园区方向包括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园区安全生产系统、园区环境保护、园区基础设施管理、园区封闭管理、园区综合服务等。城市水环境治理方向,包括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管控平台、水生态多专题场景应用平台、水生态统一业务监管平台、水生态感知监测系统、水生态协同监管系统、水生态研判分析系统、重大事故环境应急系统等,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自动站及水动力模型算法等技术,服务全域河湖水系河网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及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实现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及各级业务协同,辅助水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分析决策、考核评价。服务特点突出基于“地理信息+”和“物联网+”,基于全空间三维地理时空数据和物联网感知安全运行监测体征的智慧城市专项应用。

  (2)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河湖保护等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相关需求,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业务链,在地下管线探测服务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形成了地下管线探测建库和病害治理、智能化监控的“四措并举”一体化专业技术优势,可以服务于城市和厂区园区的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也可为地下管线专业权属单位提供探测建库、病害修复与智能监控一体化服务,为地下市政设施综合管理、城市生命线安全预警管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以及厂区园区的总图管理,提供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能化建设的解决方案。主要研发产品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电子手簿、地下空间智能量测系统、管线巡检装置、管线探测便携式接收机、管道清淤装置等管线探测业务产品,地下管线数据处理与智能成图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共享交换系统、地下管线隐患评估系统、地下管线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排水管道检测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和正元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管线信息系统。服务特点彰显基于管网信息化的一体化、智能化,突出了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管网安全运维保障。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不断创新包括地面移动测量、中低空航测遥感、海洋测绘和地球物理探测在内的技术手段和地理信息数据加工处理与三维建模技术,可以提供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互联网地图服务,并形成以地面移动测量、中低空航测遥感、地下管线探测内外业一体化服务的全空间地理空间数据协同生产与服务优势,可以为不同行业、企业厂区园区,提供定制化的地上地下全空间二三维地理时空数据生产加工与应用服务,可为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和一网统管、空间规划一张图提供地理时空数据生产加工与更新服务。自主研发产品包括高分辨率影像解析与三维建模系统、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的房地一体项目数据采集系统等航测遥感业务产品,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正元地理信息时空信息云平台、专题数据采集建库系统软件、正元不动产、自然灾害、农房一体化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等定制软件。服务特点突出了地上地下相互协同、海陆空地“四位一体”。

  (三)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地理信息行业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标、商业洽谈和合作运营等方式获取订单,按照合同约定任务进行立项、组织生产,通过成熟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技术为客户提供地理信息完整业务链的一体化服务。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服务采购和物资采购。服务采购内容包括外协服务和租赁服务。租赁服务采购内容主要包括航摄飞机、海洋测绘船只、地面作业车辆以及项目场地租赁。物资采购内容主要为专业仪器设备和耗材。

  公司服务产品种类较多、服务工序也较多,考虑到成本效益,公司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通常根据自身生产能力及项目进度对包括辅助性劳务和技术服务、工程、软件委托开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辅助性工序通过采购外协服务的方式进行。公司建立了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公司的采购流程为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签订合同、实施采购、验收付款。

  2.生产及服务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模式,即通过投标、商业洽谈方式取得业务项目订单合同后,按照合同约定内容进行立项、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

  公司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和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的生产服务过程为签订合同、项目立项、技术准备、施工作业、验收及成果交付、质保服务六个阶段。依据公司流程进行合同评审后签订合同;合同立项后,由项目实施部门进行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作业,编制成果资料和成果验收,项目生产服务过程按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验收合格后进行成果交付;公司对已移交的作业成果提供售后质量保证服务。项目验收合格后,未来如果客户有数据更新的需求,公司将与客户重新签订数据更新合同,根据客户需求和公司业务技术优势,通过本地化服务协助开展地理时空数据、管线基础信息数据的更新。

  公司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生产服务过程主要为签订合同、项目立项、技术准备、项目实施、验收及成果交付归档、运维服务六个阶段。依据公司流程进行合同评审后签订合同;合同立项后,组织开展资料收集、需求调研和技术方案与施工方案编制等技术准备工作,组织项目实施。经过客户验收合格转入运营维护保障服务。项目生产服务过程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另外个别项目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生产服务过程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包含从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到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工程施工、生产设备采购及安装、总承包管理、竣工图编制及竣工资料整理,以及与本项目实施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承担工程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控制等全面责任和试运行期间内的所有工作内容。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多渠道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客户需求,通过多种形式推介公司品牌和业务能力、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通过商业洽谈、投标取得订单。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形式调整市场销售体系,优化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营销网络。目前公司客户群主要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推广销售。

  (1)通过走访、网站、展会、技术研讨等方式,收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客户需求,向行业与客户宣传推介公司技术与业务,积极维系老客户,寻求增值新服务,努力开发新客户,建立服务联系,获取商业合作信息。

  (2)取得商业合作信息后,由公司市场营销部门进行投标、商业洽谈。对于招投标项目,经过招标文件评审,确定投标后组织编制投标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投标,中标后开展沟通、洽谈、项目合同评审与签订。无需投标直接进行商业洽谈的项目,根据客户需求展示和证明公司实力,沟通洽谈合作事项与要求,经过合同评审后签订项目合同。

  (3)通过与地方拥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采取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持续获取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业务订单,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本地化运维服务。

  4.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及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来取得收入。目前公司项目合同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客户需求、工作内容、成果形式以及工作量等存在差异,成交价格会有所不同。公司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服务要求、服务成本等因素参与竞争或进行商洽确定合同价格,通过采取先进技术手段、高效组织管理等提高效率获取合理收益。

  5.研发模式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成立数字科技研究院,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研发,在各业务单位分别设立了研发机构,围绕本单位经营业务需求和应用需要进行应用软件类产品研发。公司构建起了协同研发、联合推广、共同提高的研发机制,为业务能力提升、不断满足客户期望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相继设立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科技研发平台,通过该平台挖掘利用高端科技资源开展攻关合作,培养科研人才,不断提升公司研发水平和能力。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关键核心产品研发,积极抓住实景三维中国、城市生命线安全、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数字孪生智能矿山、数字孪生水利等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需求,瞄准靶向,快速推进三维地理实体生产工具研发,扎实开展燃气管网安全监管平台、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排水专项软件等产品升级迭代,逐步推进智慧防震减灾、水生态治理、数字孪生矿山等新业务产品研发,奋力开辟新赛道。公司积极推进研发成果国产化适配,自主研发的正元二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新通过3家国产操作系统、2家国产数据库、1家国产中间件和1家国产CPU芯片厂商的兼容性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原有的18项核心技术基础上拓展数字孪生矿山地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技术、数字孪生水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模型技术和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技术3项技术。面向矿山安全及智能矿山建设业务需求,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成矿预测技术研究,实现基于大量的地质、物化探等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手段,推断出潜在的矿藏分布信息,助力科学找矿;面向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需求,开展水库泄洪风险分析模型新技术研究,实现城市级洪涝灾害预警分析;面向化工园区生产安全领域,开展危化品泄漏、扩散、火灾、爆炸模型新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进展。持续优化海量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调度技术、基于实时大数据的排水管网模型技术取和物联网统一接入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外观设计专利26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51项。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3项,新获得授权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新增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37项。“市政排水管网健康全过程管理智慧监管系统”获得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城阳区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在城市大脑中的应用与研究”获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三等奖。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基本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战略,不断夯实“陆海空地”四位一体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业务基础,大力创新发展地下管网安全运维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等新兴业务;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和对外投资力度,不断优化市场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优势,持续提升自主科技创新和推广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巩固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以中低空航测遥感带动全空间智能化测绘,拓展“空间规划一张图”“数字孪生数字底座”衍生或关联业务,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时空数据支撑与保障能力;聚焦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以所属控股子公司正元地球物理为主体,筹建地下管网探测、清淤、检测、修复等管网运行保障全生命周期业务实体,进一步融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拓展地下空间和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生态环保关联和衍生业务,不断提升公司地下管网细分业务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新兴业务,创新地理时空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工程应用服务,在智慧管网、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园区等领域通过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入合作,逐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打造公司智慧城市业务新的增长点。

  2.板块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智慧城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864.8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1.1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5.25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35.61%,较上年同期增长7.61个百分点。上半年《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利好政策发布,智慧城市业务发展前景整体向好。但是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公司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地方国资企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本地化服务优势明显,对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市板块份额,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上半年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推动公司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转型,拓宽业务来源,补齐业务短板,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业务协同。积极探索央地合作模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突破创新。与鲤城区政府和泉州水务集团联合成立的海丝正元公司。加强与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水务、建设投资类地方国企平台的合作力度。有效开拓园区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停车、城市水生态、智慧矿山、智慧震防等业务,丰富智慧城市业务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市政水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衢州市县一体化运管服项目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典型示范项目,衢州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智慧化工园区业务领域的优势,德清水生态项目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

  地下管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105.7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3.18%,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3.33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30.21%,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地下管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地下市政、综合管廊、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地下管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助力地下管网建设,各省市积极响应,公司地下管网板块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960.7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5.68%,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8.09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28.52%,较上年同期增长5.08个百分点。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县两级政府财政压力持续紧张,面对该板块市场需求快速下降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现状,公司积极开展业务战略调整,主动收缩测绘地理信息业务规模,逐步降低传统业务占比,在稳步提升航空摄影及摄影测量数据加工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深化数据应用及行业应用的延伸,变数据优势为应用优势。同时,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发展模式,从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粗加工向精加工、开发应用的技术服务转变,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加大公司在航空航天遥感专业应用领域投入,补齐专业领域应用短板,优化营利模式。

  3.对未来的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等作出重大部署,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内部环境。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地方两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释放出积极信号。上海、广东、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地理信息产业在与其他领域和技术的融合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与空间,正不断催生出新服务、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各类“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将获得包括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应急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委的政策驱动。

  智慧城市业务迎来黄金期。《“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有效提升城市运转和经济运行状态的泛在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推行城市‘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一网统管’模式。”《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为公司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基础。我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47%县级以上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为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部委出台的政策为智慧城市具体业务指明了发展方向,住建部组织开展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各地在开展城市综管服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加快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建设落地见效;各省住建厅积极响应住建部要求,山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等省陆续开展相关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建50家左右“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水利部2022年8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路径之一,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政策红利给智慧城市业务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面临新需求。国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覆盖;到2035年,优于5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同时要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与住建部要求的加强CIM平台建设的定位与目的基本相同,都是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底座。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在政策驱动的基础上将叠加市场需求驱动,给测绘地理信息业务带来新的服务领域。

  地下管网运维业务获得新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各市县开展城市燃气等管道和设施普查,摸清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建立更新改造台账,同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完善燃气监管系统,实现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动态监管、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设施普查,摸清底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地下市政设施普查工作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陆续开展。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水利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排查、强化流域统筹治理、持续推进源头污染治理、系统开展水系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内容包括污水管网探测、检测、清淤、修复、改造、监测。此类项目单体金额较大,给地下管网运维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风险因素

  1.市场竞争的风险

  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公司不仅需要与传统测绘类企业竞争,还需要面临一些具有测绘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向政府服务领域延伸的挑战。目前,互联网公司的测绘资质主要服务于自有的互联网平台,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地图导航服务以及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物流、车联网场景的高精度地图服务。而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是面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包含地理时空数据的图件、数据库、软件,两者的细分业务和客户群体不同。但是未来不排除具有测绘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向政府提供服务的可能性,如果未来互联网企业业务向政府客户延伸拓展,会加剧行业竞争,对公司业务开展及客户拓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众多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进入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市场,包括各省市的规划院及测绘院、各类企业。目前虽然地下管线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地下管线领域做到全产业链服务的企业并不多,掌握管线运维以及检测、修复技术的企业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未来如果公司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能维持产业链较完整的优势,则可能无法保持在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领先地位。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行业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企业参与其中。公司在燃气、排水、供水、热力等市政管网设施的智能监管与安全预警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公司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延伸,未来将不可避免地与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竞争。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市场拓展方面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动态变化,公司可能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影响公司的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2.智慧城市业务实施和运营风险

  公司发展定位为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建设服务商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未来将着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业务分为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建设期结束后运营服务具有持续时间长和周期性绩效考核的特点,如果不能提供及时高效的运行维护、平台升级、技术咨询,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从而对公司进入运营阶段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存在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

  公司目前客户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政府下属单位,这类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回款速度较慢,导致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占用营运资金。虽然政府部门客户应收账款的收回有可靠保障,但未来若该类客户财政资金收紧,或公司收款措施不力,将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流动资金不足风险

  受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政府部门客户财政资金收紧,公司应收款项总额持续增加,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未来如果该类客户财政持续紧张,或公司收款措施未取得成效,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公司有可能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风险。

  5.行业风险

  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成长周期,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新基建,对公司相关项目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推动项目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不断拓展,从长期来看,行业将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由高速增长转入增长放缓等社会治理新需求的产生,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发生一定改变,由单纯为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数据产品,向为综合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转变,业务由政策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的需求将进入新阶段,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6.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基于地理信息数据,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运行管理及水环境治理开展运营服务,与国内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力度、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面对尚不明朗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公司主要客户可能发生财政紧缩、推迟或减少对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等的投入,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经济步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实现“地上地下全空间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商”为总体发展目标,持续推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转化,不断完善业务结构和管理模式,优化市场布局,在行业中具有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优势。

  1.品牌价值及资质优势

  公司在业界具有较高影响力,是国家首批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旗下山东正元航空遥感、武汉科岛、河北天元、正元数字、山东中基、浙江正元均为在细分领域或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全部拥有甲级测绘资质;以航空遥感技术、地下管线内外作业一体化探测技术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加工能力展示了公司的业务开展实力,以正元时空大数据云平台、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enius World、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共享平台、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和智慧管网管理平台等为代表的软件平台充分体现了公司在行业内以及跨界技术的研究和拓展能力。

  2.技术和行业经验积累优势

  公司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技术和产品。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测绘技术和经验,拓展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的核心技术体系,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的核心产品和服务体系,其应用领域还在持续拓展。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是公司核心技术体系的基础。依托“陆海空地”四位一体的地理空间数据获取与加工处理技术体系,从新型基础测绘、航空航天遥感及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三个方向,持续巩固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以中低空航测遥感带动全空间智能化测绘,拓展“空间规划一张图”、“数字孪生底座”衍生或关联业务,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时空数据支撑与保障能力。自主研发产品包括高分影像解析与三维建模系统、基于无人机航摄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基于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的房地一体项目数据采集系统等航测遥感业务产品,正元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正元地理信息时空信息云平台、专题数据采集建库系统软件、正元不动产、自然灾害信息数据采集系统等。

  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主要是应用地球物理探测、管道检测评估、非开挖修复以及检测对象的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技术,形成的地下管网探测、健康评估、以及长效运维技术服务。该业务涵盖了地下管线数据采集、处理、更新、管理与共享等,实现了地下管线探测内外业一体化,具备了探测、数据库建立与信息系统服务等管道安全信息化与管道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能力。公司聚焦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融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拓展地下空间和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生态环保关联和衍生业务,不断提升公司管网细分业务优势。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是在前两类业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以公司自主研发了井盖智能报警器、井盖监控预警数字化管理平台、供水排水和燃气等管线管理平台为核心技术的智慧管网服务体系。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不断集成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积累了智慧管网、市政、城管、化工园区等专项应用技术经验,可以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城市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化工园区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物联网+的专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运营服务。智慧城市服务业务的综合性特点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业务结构及产业地位优势

  公司以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和智慧城市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构成了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加工和专业应用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产业链上游的数据获取业务方面,公司陆海空地四位一体数据采集业务优势突出,其中航空遥感、地下管网数字化在国内名列前茅;中游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方面,公司具备地理信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构成了数据获取、加工与应用管理的地理信息完整产业链,公司所属各相关公司均具备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能力;下游的运营服务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业务转型突出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服务的优势,以及“1+1+N”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在多地应用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公司总部与各分子公司协调联动,在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化工园区管理和环境保护等专项业务解决方案方面,效果明显。

  4.全国销售网络布局优势紧扣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布局,公司在山东、湖北、河北、浙江、黑龙江、海南等地设置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在广东、安徽、福建、云南和新疆等地设有分公司,在北京、江苏、福建、重庆、江西等地设置销售大区,形成了覆盖全国重点区域、内部统筹协作的销售网络体系。优秀的服务为公司带来良好的行业口碑,公司通过强化全国重点区域的销售和售后团队,持续为新老客户提供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您推荐

汇兴智造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汇兴智造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日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

2024-11-26
“A+H”上市热潮再起 年内9家A股公司谋划赴港上市

“A+H”上市热潮再起 年内9家A股公司谋划赴港上市

“A+H”股持续扩容。9月17日,美的集团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又一家“A+H”股上市公司。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成...

2024-11-25
A股大反攻后,要不要持股过节?近七成私募看好节后行情

A股大反攻后,要不要持股过节?近七成私募看好节后行情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军     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如何操作? 历史经验显示...

2024-11-24
今日上交所全网测试!集中申报大量订单时 验证竞价处理平稳运行

今日上交所全网测试!集中申报大量订单时 验证竞价处理平稳运行

在股票交易异常后,上交所将开展业务测试! 9月28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上交所定于9月29日(周日),组织开展竞...

2024-11-24
上交所今日启动全网测试,股民无法参加,券商将替代模拟下单

上交所今日启动全网测试,股民无法参加,券商将替代模拟下单

(原标题:上交所今日启动全网测试,股民无法参加,券商将替代模拟下单) 9月29日是非交易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

2024-11-23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