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赵喻明:十六载孜孜以求 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上大分”
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挖掘机试验启动的一瞬间,赵喻明的心跟着悬了起来。 随着动臂一上一下,铲斗在空...
酝酿了十年的苹果汽车,最终成了苹果“弃“车。
近日,知名爆料人马克・古尔曼表示,经过十年、数十亿美元的努力,苹果最后取消了Apple Car项目,并将部分员工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团队。这意味着,这项名为“泰坦计划”、烧掉数十亿美元、力求推动苹果进入全新行业的项目正式落下帷幕。
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
当前的汽车行业,想造一台车很简单,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制造,大约只需要4-5年时间。但苹果在这个领域已经探索了十年,至今仍然未见实车落地。
这或许是因为刻在苹果骨子里的基因是“颠覆式创新”和“对品质的极致高要求”,这些特性支持着苹果最终登上手机行业的王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发展。
十年造车路,苹果提出了不少颠覆性的创新点。比如,苹果曾经设想Apple Car将是一辆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内部甚至会取消方向盘和踏板,仅保留一个中控屏幕作为安全冗余,用于紧急状况下的人为驾驶。有在 A12 仿生处理器基础上改造而来的 C1 芯片,以及「革命性」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 能实现 L5 级的自动驾驶。
这些概念的提出,将一众看客的好奇心高高吊起。但如此超前的设计,即使是目前头部的车企实现量产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至于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经验、一向重度依靠供应商制造硬件的苹果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技术难题,路线不明确也是制约苹果汽车落地的重要阻碍。不同于路线坚定的华为和小米,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间,苹果造车项目先后换了四位负责人,技术路线也在整车、自动驾驶技术之间反复横跳。一日千里的电动汽车行业,苹果不停的“删档重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造成了“虎头蛇尾”的严重后果,既未能实现车型的落地量产,也失去了技术上的领先。
今年1月份,古尔曼爆料,在发现无法在可预知的未来完成全自动驾驶汽车后,苹果开始转而求其次,开发一款功能相对较少的电动汽车,也就是开发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驾驶辅助功能,或向特斯拉现有的水平看齐。而苹果的这款L2+的汽车,或许要等到2028年才能正式推出。
这意味着,4年之后才有可能发布的苹果汽车并不能实现原计划中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而是采用普普通通的L2+技术,消息一出,Apple Car跌落神坛。
其实早在去年9月,多次精准公布苹果动态的分析师郭明�Z就表示,AppleCar的开发目前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可见性。如果苹果不采取收购作为最佳策略进入汽车市场,“我怀疑苹果汽车能否在未来几年内大规模生产。”如今看来,一语成谶。
壮士断腕 及时止损
除了自身研发进度的原因,市场的不景气或许也是促使苹果“壮士断腕”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苹果对于汽车业务的收缩战略并非个例,尽管电动汽车被广泛认为是汽车行业未来的主导力量,但近期美国电动车市场需求的疲软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迫使许多美国车企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战略方向。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测,今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仅增长9%,作为对比,过去三年的销量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5%。就连一向喜欢发布激进目标的马斯克今年甚至没有提供具体的销量预期,只表示2024年特斯拉销量增长速度可能会明显低于2023年。
明显转冷的市场状况下,特斯拉暂缓了墨西哥工厂的建设,通用和本田也紧随其后,宣布终止他们的入门级电动汽车合作计划。同时,通用汽车还放弃了其原定至 2024 年中期在北美生产 4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并且砍掉了数十亿美元的预算。福特汽车也下调了2024年的F-150电动皮卡的产量目标,每周产能削减了一半。
巨头减产,创业公司也普遍陷入挣扎。由于销售萎靡、烧钱严重,Rivian Automotive预计今年的产量将与去年持平,并表示将裁员,导致该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最大跌幅。Lucid Group今年将只生产9000辆汽车,这使其本已薄弱的财务基础雪上加霜。
与其他创业公司相比,尽管苹果手握更丰厚的现金流,但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汽车团队同样面临高层和董事会的压力。“要么最终完成交付,要么将项目完全取消。”这是上个月苹果造车项目负责人Kevin Lynch和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经过一系列会议后,给出的指令。
从最终的结果看,苹果最终选择了及时止损。比起“果粉”的惋惜,资本市场对于此事似乎欣然接受。消息传出后,美东时间2月27日美股午盘时段,盘中曾跌近0.9%的苹果股价持续反弹,午盘转涨后涨超1%,截至收盘,苹果报182.63美元/股,涨幅0.81%,市值2.82万亿美元。
或许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所说,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第一,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苹果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输了,苹果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第二、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李想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AI领域的探索也并不顺利。
Sora的想象力正在杀死苹果
用iPhone时刻顶开移动互联网金山的苹果,是过去十年当之无愧的科技引领者。但如今,智能手机带来的红利不再,科技产业更青睐人工智能的现象力,正如OpenAI推出的视频大模型Sora,正在改写新技术的航向,也叫醒了苹果的甜梦。
苹果深知,AIGC浪潮的来袭,是想要延续基业不能输的战役,造车计划流产后,团队将转岗至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推出一系列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并于今年晚些时间公布完整的AI路线图。
有人说,苹果在AI时代渐显平庸了。在众多科技巨头高调all in AI的时候,显得过分沉默,官方甚至从未给出基于AI的计划。当然,也可能会如往常一般为果粉准备了惊喜,就像当年乔布斯突然从轻薄文件袋中掏出的Mac笔记本电脑,点亮无实体按键的iPhone手机一样。
但通过观察团队变化和并购计划,我们还是可以拼凑出苹果曾经为AI储备了什么,或许未来打算拿出什么。
传承硬件优势,苹果想做AI眼镜其实并不是秘密。
只是节奏上早就乱了阵脚。过去几年,在元宇宙风口起飞,苹果以AR为触角推出了Vision Pro头显,但发布后,“又贵又重,眼球不适”成为了这款划时代产品最浓厚的标签。
其实从一开始,苹果应该是想做最轻薄的眼镜,但因为种种原因搁浅。虽然乔布斯已逝,但其审美理念仍掌管着这家公司的精神,只是在双手入泥的过程中打了折扣。
最近,来自新加坡的AR初创公司Brilliant Labs推出的一款嵌入多模态AI功能的AR智能眼镜Frame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实镜架中央搭载了微型摄像头,以及右镜头嵌入一个微型OLED显示屏。
在Vision Pro的衬托下,Frame显得小巧,重量仅40克。作为一款日常佩戴的硬件,可以使用语音、点触以及眼球转动与之交互,使用AI能力时不需要掏出手机打开APP,更不需要PC,缩短了链路。
Frame的AI大模型的能力主要依赖于云端和无线接入,由Brilliant Labs推出的AI Agent“Noa”统筹,能够进行现实世界的视觉处理、创新图像生成以及实时语音识别和翻译。
从浅层的基础能力来看,Frame与现在VR设备无异,例如实时翻译一页外文菜单,转头看看许久未打理的房子,便可以获取一整套完整的清洁方案。
但Frame的未来构想显然不止于此。Frame天然有着比智能手机更长的使用时间,也能通过与个体的交互,感知并记录更多生活上的细节,Brilliant Labs创始人、CEO Bobak Tavangar希望Frame学习、记录到的场景和经验,可以世袭传承下去,给人类的后辈使用,让下一代少走一些弯路。
Noa不仅是一个多模态AI助手,它的知识图谱还可以持续记录、分析使用者遇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Bobak说,如果我们使用Frame足够长的时间,这些个性化的知识与经验便可以传承给我们的后代。
到那个时候,AI突破人类承载知识的极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正做到重新定义一个时代。
如此轻巧的设备加上有想法的设计,听起来是不是一股苹果味儿?Bobak确实在苹果任职多年,曾负责多个硬件项目的设计工作,他也称苹果教会了他很多,并愿意将这些理念延续到创业中。
在软件方面,苹果的积累主要基于Siri的延伸。Siri语音助手曾是苹果在AI浪潮中的果实,但它并不聪明,也不够深入人心,包括蒂姆・库克在内的苹果老板们经常给Siri挑错。
为了重构屡被诟病的Siri,苹果其实一直没有忘记机器学习领域的投入。根据Stocklytics.com的数据,到2023年,苹果收购了多达32家AI初创公司,而谷歌21家,Meta18家,微软17家,用买买买换来人才、技术和知识产权的AI扩张。
例如2020年收购的Voysis,是一家参与制作数字语音助手的AI初创公司,苹果收购该公司的目的是改进其设备中的虚拟助手Siri,让其向用户输出更自然、符合逻辑惯性的语句。
入局并不晚,但肯定谈不上精彩。在苹果还在元宇宙中反复踱步时,时代已经加速来到了AI的巷口。Sora发布后,苹果更加着急,加速向OpenAI引领的大模型方向上转身。
2023年9月,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称,苹果公司AI大模型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其中包括John Giannandrea,他在2018年加入苹果公司,担任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战略高级副总裁,汽车团队转岗后将向他汇报,他在苹果的职责包括领导公司的AI团队,推动Siri和其他AI项目的改进和发展。此外,核心成员还包括参与创造Java的Arthur Van Hoff,以及神经网络领域专家Ruoming Pang。
组局后,这场事关AI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押宝技术路线,意味着什么?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押注技术路线犹如搏命。押对了,公司有可能从无名之辈晋升为行业大鳄,如高通利用3G时代CDMA大棒,挥舞专利税收无数;赌错了,犹如跌了一跤,轻则伤筋,重则断骨,苹果应该深有体会。
当年,乔布斯找到英特尔希望代工初代iPhone的CPU,但被英特尔反复衡量后拒绝。无奈的苹果选择用ARM架构代替x86,并用无实体按键的iPhone时刻掀开了移动互联网的纱幔。
傲慢的芯片巨头亲手焊死了自己通往这个时代的大门,在5G基带的环节中都没能翻身,这是后话。反观ARM逐渐取代英特尔x86,成为智能手机的必选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点错技能树的失意者名单注定会越写越长。现在,苹果弃车,引发了业内无数感叹,但谁也不知道未来苹果生命周期的潜在逻辑,这只是一次豪赌。
唯有时代一直冷眼旁观,看探索者攀越高山,狂妄者失手入崖,并在事隔多年后的某个节点,宣告这是难以挽回的失策。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