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前记者王猛发文怒斥抄袭!编剧陈枰否认抄袭:《漂白》是针对同一刑事案件创作的作品,彼此享有独立著作权
新浪科技讯 1月22日上午消息,近日,爱奇艺新剧《漂白》因剧情与故事与前南方都市报深度调查记者王猛此前创作的深度调查报道...
编者按|河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中原大地的科技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正悄然崛起。它们或勇敢无畏,或力大无穷,或技艺惊人,或感知敏锐,每一项技能都生动诠释着河南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2024年11月份,河南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55.6%、25.2%。
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是河南未来产业的“先锋队”,是河南新质生产力的代言人,也是拥有自己职业特长的“奇豫”伙伴。2025年河南省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大河财立方聚焦河南经济新亮点,推出“机器人奇豫记”系列报道。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AI中医理疗机器人、脑机接口+运动康复机器人、脑控吞咽治疗机器人……深耕医疗器械行业20多年的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翔宇医疗)近年来上线了10余款机器人产品,其中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理疗、康复等行业需求不断扩大,翔宇医疗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研发投入占总营收近五分之一。
康复机器人和医疗器械有何不同?
智能辅助行走机器人是翔宇医疗研发的一款用于步行、坐站和平衡训练的康复机器人。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了解并实现用户的运动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用户减轻自身重力,逐渐增加用户下肢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该机器人从视觉、前庭、本体感觉、稳定极限4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平衡功能的综合评估,并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在各种场景下沉浸式训练,还能结合地面形态和质地,丰富下肢本体感觉的输入,帮助用户恢复运动功能。
据介绍,智能辅助行走机器人适用于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下肢步态异常及其术后康复训练,在康复科、骨科、老年病科、手外伤科等科室都能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另一款沉浸式上肢训练机器人则融合了末端控制原理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在训练中通过上肢动态重力补偿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减重支持。再加上180°环绕大屏等辅助手段,还原多种生活场景,提供多感官协同的刺激训练,改善用户日常生活能力。
该机器人同样可应用于老年病科、骨科等科室,尤其对神经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显著效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康复需求的增加,该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上肢康复领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
康复机器人与传统的医疗康复器械有什么不同?翔宇医疗机器人产品经理赵华峰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能否实现智能化、互动性和个性化定制。
传统医疗器械,如常规的运动器材或治疗设备,通常依赖人工操作,并且治疗方式比较固定,难以根据患者的实时状态进行调整;而康复机器人则结合了现代的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动态反馈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患者的运动状态,自动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康复治疗。
目前,翔宇医疗已研发出了AI中医理疗机器人、脑机接口+运动康复机器人、经颅磁AI导航机器人等10余款产品。其中,脑控吞咽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运动想象神经重塑康复机器人、基于脑电的专注力自适应训练机器人等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
机器人康养产业前景广阔
翔宇医疗成立于2002年,经过多年深耕,该公司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330余项,专利总数突破1800项,参与起草或评定康复医疗器械领域行业标准30多项。
基于对本行业的判断,2015年,翔宇医疗开始布局机器人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慢性病、神经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逐年增加,我们意识到传统的康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康复治疗中,传统手段往往存在治疗效果周期长、重复性差和患者依从性不高的问题。”翔宇医疗有关负责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精确度、重复性和患者参与度方面,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效果。”
翔宇医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位于安阳内黄县的公司总部,以及郑州、上海、天津、南京、成都、杭州、西安、深圳等地建设研发中心,引进各地高端康复技术人才。目前,翔宇医疗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达19.44%,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掌握了包括图像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等在内的多项自主创新技术。
例如,通过图像深度学习算法,其产品能够实现人体姿态的精准识别,并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实时评估患者的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情况。同时,结合医学影像识别和机器臂协同控制技术,其正推动理疗设备向智能化治疗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精度和效率。
当前,机器人产业创新密集活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医疗、制造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在养老服务领域提出“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
赵华峰介绍,目前我国康养产业规模在十万亿以上,其中“智能康养机器人”板块预计2029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59亿元,市场空间巨大。翔宇医疗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公司运营的康复设备产业园被工信部等认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
“未来,翔宇医疗将加大在AI+康复器械、人工智能、康复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出符合B端和C端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进一步推动康养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康复解决方案。”赵华峰说。
实习编辑:陈星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