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赵喻明:十六载孜孜以求 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上大分”
中工网记者 姚怡梦 挖掘机试验启动的一瞬间,赵喻明的心跟着悬了起来。 随着动臂一上一下,铲斗在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检出率存在差异,多为2.9‰~16‰。由于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以及对儿童先心病的了解不足,许多先心病儿童未能得到及时检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洪莉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指出,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出生缺陷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对中国儿童其实现在健康影响最大就是先天疾病。
而在当前,我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国家卫建委方面研判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未来一段时间在我国部分地区仍将持续高发。
根据临床研究,肺炎支原体是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非常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当我们的呼吸道接触到肺炎支原体后却不一定都会生病。比如,有研究发现,大约20%的健康儿童是携带肺炎支原体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或呼吸道内肺炎支原体载量非常多的时候才会生病。
也有研究显示,先心病患者还存在着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那么,肺炎支原体流行之际,是否会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带来影响?先心病患儿如何做好提前预防?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我国是先心病大国,每年新增患者10~15万,总患病人数约200万。但过去30年间,我国先心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先心病粗死亡率下降79%,标化死亡率下降65%,先心病死亡风险在出生队列中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然而,由于城乡医疗资源的结构性差异,我国先心病死亡人群仍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此外,随着先心病死亡年龄的分布逐渐向成年人群转变,中国成人先心病患者也将对目前以儿童先心病为主的医疗体系提出巨大挑战。
洪莉教授介绍,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很多孩子从出生甚至产前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可以避免出生后由于疾病导致的病情。但是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有一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治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结局,未来完全是健康的孩子,一个健康孩子就意味着一个家庭无限的未来。”洪莉教授说,医疗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要培养一支优秀儿科医护团队非常不容易,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长期在云南援滇,在宁洱就有医疗队,每年派驻两批团队,持续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培训、诊治,更好地把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及时救治。
“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核心是把基层当地医疗团队培养起来,让他们能够更好发挥医疗救治作用,或者让他们至少能够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识别,及时转诊,这样有效把全国分级诊疗网络建立起来,动用各项社会资源能够真正落地可持续且常态化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孩子。”洪莉教授强调。
为了助力改善偏远地区先心病患儿的诊疗状况,依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的多学科医疗志愿服务队,“心启航”项目深入云南和甘肃等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为困难家庭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筛查,共计接诊92人次,目前已有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儿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医疗救助。
除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大众对于疾病的认知也较为关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刘廷亮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表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其实,这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不少省级医学中心甚至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都开展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但也恰恰由于这项技术的落实,很多出生后心脏病可以根治的孩子被提前流产,这是技术和认知巨大不匹配带来的结果。
“有临床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所有胎儿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流产比例在不同地区高达40%-85%,越是基层地区流产率越高。其实,很多先心病孩子可以在出生后得到救治,一半以上的孩子经过先心病治疗以后和正常人没有区别,他们的长久生存质量也是完全没有区别。”刘廷亮教授指出,利用好技术治病救人,但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把医学知识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让人们知道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可怕。这个道理需要医生打破,告诉大众先心病就像一般疾病一样是可以根治,治愈以后患儿和正常孩子一样。
在关注先心病这一群体诊治现状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关心:如何加强对这类群体的感染性疾病预防问题。
特别是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以儿童为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高发期。根据不少医院披露,儿童门急诊患儿人数骤然增多,部份医院每日门诊接诊量超过800余人次,儿童治疗中心开展采血、输液治疗的患儿则是高达300余人。
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肺炎支原体是可以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也是常见的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常见表现,但也可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可引起咳嗽、发热、咽痛和其他症状,与人们通常认为的肺炎略有不同,症状也有轻微差异。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是我国该年龄段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相对比较长,通常是1周到4周。
不过好在,目前在治疗层面,支原体肺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方案。上述临床专家介绍,对于门诊患者,经验性治疗方案通常包含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或针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它们对肺炎支原体都有活性,但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地区性耐药。多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感染为轻度,治疗5-7日就足够了。若病情更严重,可能需要7-14日。
“选择抗生素用于治疗已知或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考虑到大环内酯类耐药的可能性。对于病情严重或大环内酯治疗无效的患者,尤其是居住在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地区的患者,应考虑其他疗法。”该临床专家称,今年我国制定了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在治疗上,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需要对症用药。儿童一旦感染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首选治疗药物,但儿童对大环内酯的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儿童在八岁以上,可以选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类的药物,还有就是喹诺酮类的药物,则更适用于18周岁以上的孩子。
洪莉教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表示,绝大部分支原体肺炎都可以很好治愈,治疗上没有特殊难度,一般疗程5到7天,支原体肺炎产生的抗体它的周期比较短,容易造成反复的感染。老百姓最重要是做好预防,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勤洗手、戴口罩,保证良好的营养和睡眠并且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避免传染;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出现流感或者肺炎症状,三天高热不退,咳嗽厉害,精神不是很好,需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目前,我们有非常好的对支原体肺炎防控指南,而且医生都进行了非常好的培训,所以这些一般问题都可以在医院得到很好解决。家长也不必扎堆前往三甲医院进行就诊,当前的社区医院医生大多经过训练,患者前往综合医院的儿科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如果出现比较重的并发症,再及时转诊至三甲医院,病情也可以被逆转。”洪莉教授介绍,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并没有因为支原体肺炎而出现重症病患,家长既需要重视又不要焦虑。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