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货币政策转向影响世界石油市场
这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维也纳一座加油站拍摄的加油机。 记者 刘 杰摄 对于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 作者 顾航瑜
南海之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再次亮相,距离上一次公众与之见面已过三年。
12月15日傍晚,发射塔架徐徐打开,落日余晖下,长五火箭笔直地矗立在发射塔架,直指苍穹。21时41分,伴随着隆隆巨响,金黄色的烈焰点亮整个海平面,长五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冲入云霄。
一次全新的亮相
三年不见,长五火箭又“长高”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李平岐介绍,在这次任务中,长五火箭首次采用了新研制的直径5.2米、高18.5米的整流罩,能够容纳尺寸更大的有效载荷,进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直径更粗的芯级加上4个直径足够大的助推器,让长五火箭看上去“体态憨厚”。“采用这个整流罩后,长五火箭整箭高度有所增加,大家关心的‘胖五’这次看上去‘身材’比例更加协调了。”李平岐笑道。这也让长五火箭一跃成为我国现役最高的运载火箭。
一枚火箭想要“长高”几米并非易事。在长五火箭没有执行任务的这3年,研制队伍持续针对此次采用的18.5米整流罩开展研制工作。据李平岐介绍,对于火箭来说,气动外形的更改会涉及到从总体到气动、弹道等各项设计的更改,相当于要作为一个全新的构型进行全面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当然,在这期间,这支队伍也圆满完成了3次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执行的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顺利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
其实,通过研制更大尺寸的整流罩,来满足高轨更大载荷的发射使用需求,一直是长五火箭研制团队的攻关方向。李平岐说:“经过这次改进,长五火箭的发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未来,将能把更多大质量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测发周期进一步优化
回首执行上发任务的2020年,是长五火箭充满高光时刻的一年。
2020年7月23日,长五火箭圆满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11月24日,又圆满完成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任务,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月球采样返回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再随长五火箭进入发射场,结合长征五号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累计9次的发射经验积累,以及历次任务发射场工作开展情况,长五火箭试验队通过优化重复性的测试项目、对进入发射场后的工作安排进行优化等,在保证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发射场测发周期进一步缩减。
在测发周期压缩的同时,长五火箭试验队也通过对发动机和控制系统的关键单机等方面不断改进,使火箭的可靠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由于创新难点多、复杂程度高,从2016年首飞至今,长五火箭研制队伍遇到过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通过几发任务的磨合,以及千百个日夜的团队协作,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越来越顺畅。“长五火箭是一支不怕遇到问题的团队,我们在解决难题中不断提升着技术、增长着认识。”李平岐补充:“从事长五火箭的研制工作,似乎大家都不缺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但最终一定是什么关都能闯过去。”
飞向更远的深空
想要去更远的深空,必须要借助能飞得更远的火箭。
“长五火箭的研制并不是以单一任务为目标,它帮助我国建立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基础。”李平岐介绍,例如长五火箭最先采用的“新三垂一远”测试发射模式已经被应用到其他型号。长五火箭的成功研制和工程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大型运载火箭先进水平。
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第一个立项研制的型号,长五火箭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作为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和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长五火箭将承担起中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据了解,在未来大载荷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高轨道等发射任务中,长五火箭将担当主要角色,对于构建中国未来空间运输体系、加快现役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