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宝鸡分行违规被罚 贷款资金被挪用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近日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宝鸡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
证监会8月18日表态“将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后,8月21日,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密集出手了。
据银柿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17家机构公告将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计划自购金额已达10.5亿元。
本轮“自购潮”金额已达10.5亿元
17家机构中,包括14家基金公司、1家券商、2家券商资管公司。
其中,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鹏华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公告显示,均计划自购旗下股票型、混合型等权益类基金5000万元,另有华商基金公告拟自购旗下基金8000万元;
1家券商为中信证券,公告将于近期运用自有资金合计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和混合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2家券商资管公司为国泰君安(601211)资管和招商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公告将运用固有资金合计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招商资管拟自购旗下参公运作集合计划2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自购机构中,有3家承诺了此轮自购产品的持有时间,包括富国基金和南方基金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招商资管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6个月。
截至发稿前公告自购的17家机构
今年自购资金已达近45亿元
各家公告显示,本次出手自购的原因包括“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对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等。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大规模自购,一方面将向A股注入增量资金,另一方面则是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是其向市场传递信心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虽然公募基金自购规模放量并不等同于买入信号,但当市场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续一段时间,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往往是市场构筑底部的信号之一。
事实上,由于A股表现低迷,在这一轮集中自购前,今年各基金公司一直在陆陆续续出手自购。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8月20日,今年先后已有74家基金和券商资管公司公告自购,总自购金额达到34.26亿元。
加上今天各家已公布的10.5亿元自购计划,今年基金及券商资管公司的自购金额已达44.76亿元,其中8月为15.4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最大单笔自购来自长江证券(000783)资管,于8月10日出手,金额3亿元,申购的是长江楚财一年持有混合发起A;出手次数最多的为华夏基金,在今天公告的5000万元之前今年已出手23次,已自购金额达到2.5亿元,最新一笔出手为8月1日,申购了1000万元华夏中证智选1000价值稳健策略ETF发起式联接A;年内自购金额已超过1亿元的还有南方基金、国泰君安资管、国泰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英大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均未计各机构今天最新发布的自购计划)。
今年以来自购金额已超过1亿元的机构和券商资管(数据来源:同花顺(300033)iFinD)
上一轮“自购潮”后市场如何走?
那么,“自购潮”出现后,市场会如何走?银柿财经就此对比了去年的市场情况。
据同花顺iFinD数据,去年基金和券商资管总计自购资金78.77亿元,单月自购资金超过6亿元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段,1月,3~4月,11~12月。其中11~12月形成明显高点,单月参与公司分别为34家和39家,自购金额分别达到11.46亿元和14.39亿元,与今年8月目前达到的15.4亿元规模类似。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相比今天公告的金额,去年部分基金公司的自购力度更大,如易方达基金在去年3月17日公告将自购旗下权益类及FOF基金2亿元;睿远基金在去年3月18日公告自购不低于1.5亿元,且持有时间不少于5年。
与本轮“自购潮”出现前有密集的政策利好类似,去年的“自购潮”前也有不少振奋市场的消息,随后A股走出了一波不错的行情。
如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其后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随后基金开始大手笔自购,上证指数在4月27日探至市场低点2863.65点后迅速反弹,至6月底达到了3400点,期间涨幅达到18%。
还有2022年11月,疫情政策调整,市场开始期待经济回暖,并展开来年行情展望。基金自购资金在年底抢着入市,上证指数亦在2023年5月反弹到3400余点,相对2022年10月底的低点最高上涨18%。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